多波束測深系統在航道應急測量中的應用
航道應急測量從過去使用單一的單波束測深儀演變到現在的多波束測深儀,以其高分辨率、大掃寬、全覆蓋測量等優點,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測量精度,是航道應急測量的絕佳利器。同時多波束測深儀還可以廣泛應用于海圖繪制、地質調查、航道疏浚、搜救打撈、路由調查等多個領域。
側掃聲吶沉船搜救打撈
多波束側掃聲吶,是水下搜索的利器;每次發射用多個波束接收回波,即使在高航速下,仍然獲得比普通單波束側掃聲吶的分辨率更高的水下圖像,在軟件中很容易發現水下物體。該系統非常適合尋找水下障礙物、沉船,也可以用于搜救溺水人員和尋找沉錨。
單波束測深儀在航道應急測量中的應用
?航道應急掃測歷來是各航道局、海事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保證航道順暢,及時有效的應對各類突發險情,針對長江航道局部模擬了此次測量。為貼合實際,此次測量模擬某水域發生突發情況,在臨時啟用備用航道前,對其進行測量。
黃金洞水庫除險加固項目
黃金洞水庫位于平江縣長壽鎮,總庫容960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25米, 大壩為心墻土壩,黃金洞水庫大壩的安全監測一直采用傳統的人工觀測方法,即在壩坡的不同部位安裝基準點,人工操作全站儀定期觀測基準點的水平位移及沉降量,以了解大壩運行狀態,確保壩體安全。因為人工觀測的方法一方面精度低、周期長,數據分析成果滯后,不能及時了解壩體的變形狀況,同時存在人員操作造成的輕微變化及人工校準的誤差,使得觀測結果不夠精準。另一方面觀測工作容易受天氣等環境影響,不僅做不到及時觀測,并且在汛期還會加大觀測頻次,從平時一個月觀測一次增加至一周觀測一次,增加了巡查人員的工作強度。
凌云全域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信息化建設
iBeam 8120淺水多波束測深系統在大壩安全監測領域的應用
由于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響,某大壩上游束水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受客戶委托對束水墻鋪蓋的變形情況進行監測,并與上次的監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準確了解其可能對大壩安全造成的影響。
安徽省董鋪水庫、大方郢水庫安全監測項目
安徽省董鋪水庫、大方郢水庫安全監測項目,監測對象有董鋪水庫和大方郢水庫,監測內容有壩體表面形變、雨水情等。監測設備有GNSS接收機、雨量計、視頻等。
柘溪水庫大壩監測系統項目
柘溪水庫修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位于湖南省安化縣資水中游,自坪口入境安化,下臨柘溪電站大壩,是一座集發電、防洪、灌溉和旅游于一體的大型水庫,總庫容35.7億立方米,水面面積85平方千米。庫區受益總人口達37.7萬人,對保障和改善居民生活用水,防洪發電等起到重要作用。2022年春節前,柘溪水庫的近岸邊坡及建筑擋墻出現明顯裂縫。當地技術支撐單位現場勘察認定有較大隱患,水庫管理單位決定快速部署自動化監測手段,以保證水庫大壩安全運行和庫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川省攀枝花市某水文單位無人機水文應急測流解決方案
中海達受四川省攀枝花市某水文單位委托,我司工作人員攜帶多旋翼無人機搭載S100雷達流速儀等設備趕往執行演示工作。將中海達無人機雷達測速系統與傳統的纜道鉛魚測流法進行流量成果對比,檢驗無人機雷達測速系統的可靠性、準確性,明確新型科技方式的可行性。
東海某海域海上風電海底電纜監測案例
應客戶需求,于7月中旬對東海某海域海上風電裝機的升壓站周邊基礎地形和海底電纜路由進行掃測,因此項目投入側掃聲納系統、多波束測深系統和淺地層剖面儀等多種測量設備進行協同作業,對淺埋海底電纜進行搜尋、探測,并評估其沖刷狀況。
中海達iFlow RP600型ADCP在黃河高沙流域中的應用
山東省濟南市濼口鎮黃河大堤南岸的濼口水文站,常年為國家防總和黃河防總測報水情,為黃河下游山東河段的防汛抗旱、水量調度、工程建設、地方經濟發展等提供精確的水文資料。由于汛期來臨,受黃河上游調水調沙及沖刷的影響,黃河山東段的河水含沙量大,流速和流量增加,使得濼口水文站一直面臨在較大含沙量環境下測流的難題。
水文流量測驗中的應用
由于水文行業具有極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和國家安全,急需河道流量測驗ADCP商業化產品國產化。國產中海達iFlow RP6O0型ADCP系統流量測驗設備。該解決方案的優勢體現在:1.流速剖面量程75米,測流精度高達0.25%±0.2cm/s,產品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支持 RS232、RS422以及WIFI數據傳輸方式,支持走航測量模式、定點測流模式以及自容測量等模式;3.完全自主研發測流軟件,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定制開發。
呼倫貝爾河道無人船測量應用
呼倫貝爾河道無人船測量應用中海達推出的iBoat BS3智能無人測量船具有小巧便攜、防水草纏繞、走線精準、超淺水測量等特點,可以完美解決各類測量難題,廣泛應用于內河航道、水庫、湖泊等區域的水下地形地貌以及水文測量。
大型沉箱安裝定位系統
沉箱的安裝需要考慮潮位情況,潮位信息決定了作業的時段,而工程的工期有限。全站儀對天氣的要求使得全站儀在沉箱安裝作業中顯得捉襟見肘,越來越不能勝任。尤其是第一塊沉箱的安裝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海上沒有參考物,傳統的方式只能通過岸上全站儀對沉箱的幾個特征點進行測量再放樣來調整沉箱的位置,費時費力。GNSS不受天氣的影響使得GNSS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橋梁打樁鋪排拋石等得到大量的應用。能否把GNSS應用到沉箱的安裝當中呢?中海達開發了一款大型沉箱安裝定位系統軟件,提供給四航局,在沉箱安裝項目中使用。
中海達挖掘機 3D 引導系統在航道疏浚領域的應用
航道疏浚是開發航道,增加和維護航道尺度的主要手段之一,對航道通行有著重要意義。今年,交通運輸部發布了《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 年新增國家高等級航道 2500 公里左右,打通主要瓶頸和礙航節點,延伸通達范圍,提升管理養護水平。同時,每年的雨季都會將大量泥沙帶到河流中,使得河底淤泥堆積。
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BIM應用
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項目位于尼日利亞經濟中心拉各斯以東60公里的萊基自貿區內,尼日利亞交通部長羅蒂米·阿馬埃奇說,這是尼日利亞的第一個深水港,建成后,大型船只可以直接入港,確立尼日利亞的區域港口大國地位。建成后,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尼日利亞將結束沒有深水港的歷史。駕駛室安裝的高精度平板讀取安裝在挖機機身的GNSS天線定位信息,結合機身、大小臂上的角度傳感器數據計算出挖機的三維坐標,并以3D模型顯示挖機作業狀態,操作手通過三維設計基準模型與當前鏟斗位置信息,通過模擬圖形、數值以及語音提示進行精確的施工作業;